糖尿病家族文章

周意紋
  「我只要好好打針、聽爸媽和醫生的話,我還是可以繼續做我喜歡的事!」   患病時小學三年級的我,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段話。確實,回想自己從9歲被診斷出第1型糖尿病,經歷對針筒的恐懼、各種美食的誘惑、青春期的「身體叛逆」,以及長大後的自我獨立照顧,一路對我影響最深遠的,就是父母親對我的照顧。
關鍵字:
陳宇杉
  我們都知道“醫師”是以救人為天職的。在我所接觸的醫療團隊中成員,他們也都是秉持著“視病如親”的態度在與病友互動著。我內心對他們總是懷著感恩的心,也願意追隨他們,盡自己棉薄之力~看看是否能幫助有緣的病友。   今天我主要是針對“糖尿病友 ~如何找到適合的醫師”來跟大家做經驗交流。
陳巧婷
  從小發病,二十五年的病史,經歷過一次的酮酸中毒與兩次低血糖昏迷,一路從錯誤當中去學習如何與糖尿病共處,這期間受到醫護人員很大的幫助,卻發覺即使是相同的醫療團隊,也有著不同的控糖成效,甚至會有很大的差異,這究竟是為什麼?是醫療團隊偏心嗎?還是藥效不同?當然不是啦~差異的來源源自於每個人面對糖尿病的心態不同!
關鍵字:
林威業
  我是林威業,此次很榮幸獲救命恩人-蔡世澤主任的推薦榮任主講人之一。我一直稱他為「主任」,主要是我在榮總就醫時,主任就是榮總的主任了!
關鍵字: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副執行長  彭惠鈺營養師
  營養師我應該吃多少?甚麼是身體質量指數?多少是正常啊!我的標準體重應該多少?1份醣量是多少?葡萄可以吃多少個?可以吃西瓜嗎?許多病友在得到糖尿病時,總是有一堆的疑問?就算是資深的糖尿病友,往往也搞不太清楚?有病友表示得病時看過營養師,但久了就忘了當初營養師給的飲食建議,只是以不吃甜的來控制糖尿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