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問與答《2024 No.2 糖尿病家族》

Q: 我的先生平時血糖控制的還不錯,不過每次遇到農曆春節或是端午節、中秋節連續假期後回醫院抽血,他的血糖值都會明顯的升高。之前我都會提醒他節制飲食跟喝酒,但是在那種歡樂的氛圍下似乎很難控制自己的大腦與嘴巴。請問遇到連續假期時,該如何協助他控制血糖呢?
A: 中國大陸的學者於2022年6月發表第1型糖尿病患者在農曆過年期間的血糖變化,結果發現71位參與研究的第1型糖尿病患者,在三週的血糖監測中(農曆過年前、中、後各一週),過年當週的平均血糖值最高,較過年前一週增加12.6毫克/百毫升,而過年後一週的平均血糖值有稍微下降,降低9.0毫克/百毫升。同年12月中國大陸的學者發表類似的研究,探討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農曆春節期間的血糖變化,發現農曆過年後的連續2個月,平均血糖值及血糖變異度皆顯著升高,統計發現造成春節後血糖升高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60〜69歲)、肥胖、高血壓、罹患糖尿病的時間短於三年、及前一年的血糖控制不良。早期英國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也發現這個現象,冬天的假期例如聖誕節(12月至隔年的1月),會稍微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而且連續幾年下來的確會影響血糖的控制。
Glooko 數位糖尿病管理平台於2020年發表的用戶年度血糖統計資料,發現一年之中有4個假日的用戶血糖監測值最高,分別是:新年元旦、聖誕節、情人節、及感恩節,因為這些假期往往是家庭聚會或是親朋好友出遊的日子,因此時常會有豐盛的美味佳餚及各式各樣的飲料或酒品。妳的觀察很正確,農曆春節或是連續假期的氛圍不同於平日,因此病友們的生活型態(如飲食、運動、睡眠)皆會受到影響。台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的陳涵栩教授利用『提醒小冊子』提供春節期間病患的飲食及其他衛教注意事項,研究結果的確能改善春節期間的病患高血糖,發表於2008年的美國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美國的學者Melissa Magwire提出以下的方式來協助假期時的血糖控制,刊登於2023年的美國心臟科學會(AHA)網站,內容精簡如下:
(一) 事先擬定飲食計畫,注意含醣食物的攝取量
(二) 不要過度飢餓等待大餐
(三) 注意酒精的攝取量
(四) 使用較小的盤子裝食物
(五) 不要熬夜剝奪睡眠
(六) 找到釋放壓力的方法,不要只靠飲食
(七) 不要久坐,多活動
(八) 不要準備太多食物,將假期與食物脫鉤
(九) 明瞭假期聚會的真正目的,要讓身體更健康
台灣的飲食文化相當多元及複雜,兼具傳統與現代及東西方融合,建議妳先生在連續假期前先與營養師討論假期時的飲食習慣與規畫,盡量避免『酒足飯飽』的狀態。想想古人在宴會時還能創作詩詞流傳千古,例如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宴會中即席創作的「滕王閣序」至今仍令人驚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因此,建議妳先生參考Magwire學者所提出的上述方式,逐漸改變假期時的生活型態,一定要讓身體更健康。
《本文轉載自本會2024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