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型糖尿病友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對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應該是處方的一部分,然而真正執行的病友卻非多數,大家也都清楚運動有不少的好處,諸如減重、增加心肺功能、改善血糖控制、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進而減少胰島素的需求量、改善肌耐力、甚至可以改善情緒、睡眠等等,好處真的多不繁載。然而好處如此之多,但是對患者而言我們經常聽到的是運動常常出現低血糖的問題,有時甚至因為低血糖而導致意外的發生,因此有些人對運動卻望之卻步。而第1型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因為運動而發生高血糖甚或酮酸中毒的風險,因此在運動過程中除了需要密集的監測血糖之外,還需要定時的補充含醣類食物及機動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對糖尿病患者在運動的相關注意事項相較於一般人而言將有更多的挑戰。運動雖然有好處,但該如何避免運動造成的負面影響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相對更為重要。
運動時身體會先運用肌肉中的肝醣來作為熱量的來源,超過15分鐘以上的運動則開始使用肝臟儲存的肝醣,運動超過30分鐘以上則開始轉由脂肪來提供能源,因此若要達到減重的效果則需要持續30分鐘以上。然而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沒有適當的胰島素補充,血液中的葡萄糖就無法進入細胞使用,以致於身體會誤以為處於缺乏葡萄糖的狀態中而讓身體的多種賀爾蒙起動昇糖的作用,讓血糖更高,因此運動絕對不能取代胰島素的使用。運動的過程中胰島素的作用效能會提升,因此胰島素的需求量是下降的,然而絕對不能在胰島素缺乏的狀況下進行運動,否則將會導致血糖更高,甚至發生酮酸中毒的問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包括運動過程中因為競賽或加速而導致腎上腺素的分泌引起短暫的血糖上升外,還可能因為白天運動耗盡肝醣,而夜裡進行肝醣的回補而容易發生夜間低血糖的風險。同時在長時間的運動過程中也因為胰島素的作用而導致運動過程中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因此運動造成的血糖影響遠大於我們的想像。為了避免運動造成的影響,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採取相對應的策略來維持血糖的恆定,同時享有運動帶來的益處。
長時間激烈的運動前中後的準備:運動前需要提早規劃,如餐前胰島素的劑量調整,注射部位的選擇,注射胰島素後多久可以運動都是需要事前的規劃。
如果使用速效的胰島素,建議至少注射後1-2小時方能運動,或是降低餐前的速效胰島素劑量30-50%,以預防運動過程中發生低血糖。運動前須監測血糖,如果運動前的血糖偏高大於250 mg/dl,則需要測血酮或尿酮,如有血酮升高的狀態,則先補充胰島素等血糖降下來後才能進行運動。如果運動前的血糖小於120 mg/dl,則建議先補充含醣類食物後方能開始運動。
劇烈運動的過程中一般成人每小時每公斤體重大約消耗1-1.5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對一個大約60公斤的成年人,長時間的中強度運動大約每30分鐘須要補充30公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而且運動過程中建議使用易於吸收的醣類食物,如香蕉一根或是運動飲料(5-6%的含糖濃度)大約500-600毫升,如此方能減少運動過程中發生低血糖的風險。
運動後還需要預防因為肝醣回補而導致的半夜低血糖的問題發生,因此白天如果有中強度的運動則建議將睡前的長效胰島素減量2-4單位,同時需要在睡前額外補充適量的點心,以預防半夜低血糖的發生。這些準備都是為了臨時的中強度運動而進行的調整。
然而,如果規律的運動能達到每週4次,每次運動的間隔不超過48小時,身體將處於一個規律的胰島素敏感度,則依照平日的習慣進行即可,除非有競賽的壓力可能導致血糖的上升,此時可能需要加強血糖監測與增加適量的胰島素來達到更好的競賽效能。
另外運動過程中除了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外,還要能正確的處理低血糖,低血糖時須使用快速升糖的食物,如葡萄糖膠(見表一),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有任何的不舒服都不應該繼續運動,先檢測血糖,確認問題並適當的處理才能讓自己在安全的情況下享受運動的樂趣。如果測血糖確認是低血糖,則先補充15公克的葡萄糖,休息15分鐘,低血糖症狀如果沒有恢復,再吃一次15公克的葡萄糖。如果低血糖症狀改善後,開始運動前則須再補充15-30公克的醣類食物方能開始運動,以預防再次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表二為不同體重的人每運動半小時需額外補充的碳水化合物量提供參考(資料取用於第1型糖尿病自由自主),表三則提供運動過程中可以定時定量補充15公克醣類食物量。
運動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也希望大家能透過血糖的監測與管理來達到運動的好處及預防運動造成的血糖影響,進而達成血糖的控制目標,然而這些都需要大家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來達成,透過記錄與檢視省思,才能達到運動的成效。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