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現代人還需進補嗎?

過去年代需要補冬,是因在物資匱乏的農業社會,從春耕、夏長、秋收,都需要勞力的付出,加上蛋白質食物攝取較少,所以會利用立冬時,好好進補調養一番,為隔年的『春生』作準備。但在慢性病、代謝症候群增加的現在,還需要『冬令進補』嗎?當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藥燉排骨的生意越來越好時,天氣又寒冷時,糖尿病友也會想著是否也該補一補,但這些食補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合適呢?
傳統的中藥食補,大多以中藥材加上蛋白質或內臟類的食材如:羊肉、雞、鴨或內臟類等,配合水及酒長時間慢火燉煮,形成富含高蛋白質、脂肪、膽固醇、熱量且普林高的食物。糖尿病友應控制攝取份量,且有些病友會合併高血脂、高血壓、痛風及腎病變等共病,因此該如何攝取還真是一大學問呢?進補前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可經由中醫師看診,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選擇適當的食補方法,以免影響健康。羊肉爐會用到當歸;薑母鴨、麻油雞大都是用薑,藥燉排骨或十全大補湯則常用的中藥材有黨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黃耆,肉桂等,屬溫補,建議若用到較多中藥材做為進補時,還是請益中醫師,看自己的體質適合使用哪種藥材,不要隨意進補,以免傷身。
冬令進補如何吃的原則
1.肉類選擇要適當,以瘦肉為主,不要選擇內臟類、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及帶皮的肉類。此外,加工食品如:魚餃、蝦餃、燕餃、丸子等火鍋料油脂含量高,儘量避免攝取。
2.可在下鍋前將肉類食物的皮及脂肪去皮,並且補湯需撈油,儘可能將油脂降至最低,減少過多脂肪的攝取。
3.燉補高湯往往含鹽及味素量高,利用藥膳食材如:當歸、黃耆紅棗、枸杞、的獨特風味;新鮮食材如:蔥、薑、蒜、菇類的鮮甜美味,不添加過多的調味料。
4.建議儘量不沾醬,烹調採燉煮的方式,因此肉類等食材皆已有味道,吃食物的原味是最好的。
5.若是自己烹調,可在燉湯中可增加青菜、菇類的使用,增加青菜攝取量,可達到飽足;若外食時,建議增點燙青菜或在湯內加青菜。
各類慢性疾病食補時注意事項
1. 糖尿病病友每天的蛋白質食物以女性來說為4-5份,男性5-6份,食補的內容物大都是蛋白質食物居多,必須控制攝取的份量。
2.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者應減少酒精與動物性油脂及內臟類攝取。
3.高血壓患者應注意鹽與調味料的使用量,自己家中烹煮時應減少調味料的份量,若是外食則減少喝湯的份量。
4.痛風患者不宜喝湯及蛋白質食物不可過量,減少海鮮攝取。
5.腎臟病患者這些食補都不適合,建議腎臟病友不要進補,因蛋白質、鹽分過量及中藥材會加腎臟的負擔。
養生不一定要食補,現代人在飲食均衡上是比較匱乏的,因此建議民眾要做到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適度的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真的想要冬令進補,應遵守少油、少鹽、少加工、高纖維的均衡飲食原則,並遵守自己每日各大類食物可食份量進食,才不至於養錯身。以下3道食譜提供給民眾參考,
在家烹調健康養生冬令進補食譜: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4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