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友“怎麼吃中秋月餅?”

中秋節對中國人而言,是全家大小熱鬧團圓、令人期待的日子。在中秋賞月家人團聚的時候,除了近年來流行的中秋烤肉外, 不可或缺的佳節糕餅那就是應景食物-中秋月餅。
月餅的由來
月餅因不同典故又稱胡餅、月團、團圓餅。在殷商,周朝時代即有皮薄中心厚的「太師餅」,相傳是當今月餅的鼻祖。近代最為人津津熱道的是明朝抵抗元,將起義訊息,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群起響應。很快攻下起義成功,為慶祝此一壯舉,朱元璋高興傳下口諭,在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然而,傳說總是帶點兒真實與不真實的美感。
月餅的種類
月餅的種類琳瑯滿目,集結內地、台式及改良新款月餅,以下舉例說明
廣式月餅:最具代表性的。最特別的是月餅皮,所謂的「漿皮」香醇細膩、有點焦糖味道,口感甜膩。內餡多為經過油炒製,包蛋黃的餡料。
臺式月餅:台式月餅則是「糕皮」是酥鬆的。餅皮比較白而且較厚、餡少、較不油膩,像台式大喜餅的做法。另一類常見台式作法的糕餅則是綠豆凸,其內餡是用紅蔥頭,加上芝麻及豬肉製成的滷肉,充分融合半甜半鹹的精緻口感。
蘇式月餅:特色是將麵粉、飴糖、豬油用熱水攪拌成的水油皮,口感鬆脆、香酥、層酥相疊。典型的餡料為椒鹽、棗泥、豆沙或芋泥,外皮沾上芝麻,例如芋香酥皮月餅、松子酥。
養生概念月餅:提倡減糖、減脂、增加月餅纖維量等健康訴求的創意月餅。市面上亦有冰皮月餅、水果月餅、海味月餅、藥膳月餅等。
糖尿病病友如何挑選月餅 ?
近年來,市售月餅種類繁多,在製作過程中通常添加大量的動、植物油、澱粉及糖,月餅熱量取決於製作過程添加的食材,一個月餅的熱量可從120大卡到近800大卡不等,稍不注意份量其熱量、油量、醣類的攝取量就破表;即使是熱門的養生月餅,添加核果如核桃、腰果、杏仁、松子或山藥、抹茶、雜糧,其他還有菇類、玫瑰、百合、枸杞、紅棗、桂圓、紫薯等,熱量不惶多讓,亦不可掉以輕心。
糖尿病友選擇月餅應注重「營養標示」看清楚熱量、醣類(碳水化合物)、脂肪(特別是反式脂肪)及食品添加物等成分,再決定可以吃多少。
由於市售食品標示的準確度,有些仍有待商榷,更實際些,可以請教製作月餅的商家,月餅的食材內容分量及製作方式或營養師,以便獲得離事實更近的訊息。
注意一些標榜的高纖、低糖、低油月餅,是提倡健康觀念的廠商,推出使用代糖及添加膳食纖維的月餅,雖然可以將月餅的甜度和熱量降低,但往往讓我們失去警覺,以為可以多吃,反而攝食過量。
月餅即期新鮮、食材天然,和製作流程衛生安全,當然很重要;其次爽口清淡、不甜膩、低油則是另一個參考的指標。
糖尿病病友月餅怎麼吃才健康?
留意月餅份量:月餅淺嚐即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將一個月餅依大小切成4-8等分與家人、好友一起品嚐各式不同口味的月餅,少量分次享用,可以避免一下子進食過量。
代換醣類份量:若吃下一份醣量,即15克碳水化合物的月餅,則當餐則須減少1/4碗飯量,若吃下半個蛋黃酥,則須減少1/4碗飯量,以避免攝取過多醣量與熱量,造成血糖增高。請參見月餅及應景糕餅熱量表(表一)。
增加纖維攝取:吃月餅時,正餐應選擇低油烹調,如使用燙、涼拌、蒸、煮等等烹調方式,並增加蔬菜攝取足夠纖維。
搭配低升糖指數食物:酌量雜糧、豆類、蔬菜、水果、適量肉類攝取均衡。應景搭配富含纖維的柚子,增加正餐之飽足感、補充維生素。
無糖熱飲好夥伴:吃月餅配熱茶、黑咖啡、花茶等,家人好友在唇齒茶香間,品嚐月餅。
餐後散步:飯後適量活動,散步聊天,把握難得和家人月圓團聚之夜,也可以消耗一部分熱量。
以上是對糖尿病病友,提供貼心的吃月餅營養份量及叮嚀的相關參考資料。然而,如果您有其他高血脂症或糖尿病腎病變問題,應依照個人身體狀況,請教營養師以便提供適切的建議,安心歡度中秋佳節。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3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