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苗地區特色早餐

一提起桃竹苗地區的特色,立刻讓人聯想到的就是客家文化。雖然我從小在台北長大,但由於爸爸媽媽都是客家人的關係,再加上長期對湖口地區的鄉親進行營養諮詢服務,因此有幾個常見的客家特色早餐組合想跟大家分享。
我的奶奶家是在新竹縣新埔鎮,那裡有個很有特色的早餐叫做「勾勾滴」,其實它有點類似於一般傳統小吃的魚漿羹湯,但不同的是它特殊的咖哩口味,
還記得我第一次吃到它時,覺得真是清爽好喝呢﹗一碗勾勾滴裡面有魚漿羹及紅白蘿蔔簡單用咖哩粉調成羹湯,大約是1/3白飯加上3份的肉類。
新埔鎮上還有一項著名的特色就是客家粄條了,在新埔市場及新埔街上有著許多賣客家粄條的店家,客家粄條最大的特色就是用純米所做的,顏色是很紮實的白色,不同於一般街上常見的粿仔條並非用純米所做,顏色是帶著點透明的白色,一份湯粄條約等於11/4碗白飯加上1份肉類,不過由於客家傳統美食都習慣淋上一點紅蔥油增加香味且大骨湯含油量較高,所以建議有高血脂的病患少喝點湯或告知店家減少紅蔥油量。
另外新埔粄條店家都會有一項很有特色的客家小菜叫做「腌腸」,也有人稱為「水腌腸」或「粉腸」,因為以前人生活比較辛苦,要吃肉不是那麼容易,於是就用地瓜粉漿拌著瘦肉製作成醃腸,一份腌腸約等於2.5碗白飯加上3.5份肉類,所以若是到新埔鎮上享用粄條時,除了一碗粄條已超過1碗白飯外,香Q好吃的醃腸也含有不少澱粉量,所以若是能兩人同行一同享用,不但能享受到美食的滋味,又不會攝取過量的醣份唷!
介紹完小時候回鄉下常吃的客家早餐後,就要來說說在湖口地區常聽老人家說起的客家味早點「客家菜包」及「客家水粄」,一個客家菜包約等於1碗白飯加上2/3湯匙油脂,而一個客家水粄也相當於1碗白飯的澱粉量,病友們需依個人建議量適量攝取。
而湖口街上還有一項小吃是有好幾間店家都在賣的就是炒麵跟炒米粉,轉角一間店家甚至24小時都在營業,早餐經過時人潮總是絡繹不絕。一份炒米粉的澱粉約1.5碗白飯加上1湯匙的油脂,需依個人建議攝取量適量攝取,但雖然名字叫做炒麵跟炒粄條,店家其實只是把蒸過的麵條跟米粉淋上肉燥汁罷了,所以民眾可請店家減半添加肉燥汁就可減少油脂的攝取量。
苗栗客家美食「水晶餃湯」,一份水晶餃湯約1.5碗白飯加上1份肉類,肉類含量不多但大骨湯含有高油脂,所以也需減少湯量的攝取或撈去上層浮油後再喝。苗栗人早餐喜歡一碗炒米份或炒麵搭配1份水晶餃湯,這樣一餐下來的澱粉含量高達3碗白飯,所以應適量和家人朋友共食以避免醣份攝取過多。
一連串客家風味早餐介紹下來會發現大部分都是以澱粉類為主,或是搭配上高油脂的湯品,故以營養師的觀點會希望病友們依自己的每日營養建議量適量攝取澱粉類,且除了搭配一碗熱騰騰的湯品外,能另外加點一份青菜,因青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除可以增加飽足感外,還具有穩定血糖的功能。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5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