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是好糖好嗎?

還記得小時候老阿嬤煮綠豆湯、紅豆湯時,用的是砂糖也就是蔗糖,來熬煮出一鍋甜蜜的湯品,其實,砂糖到目前為止,還是我們最常用的糖。但是,有一陣子因為某個廣告出現『xx果糖是好糖』的字眼,從此,果糖真的流行了起來,不但味道好又方便,再加上廣告的宣傳,讓大家都覺得果糖還真是一個「好糖」呢!但是『果糖』真的是好糖嘛?真的比『蔗糖』好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何糖尿病的患者要小心食用『蔗糖』?那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平常我們的身體是如何處理吃進去的蔗糖,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我們身體處理「葡萄糖」的路徑比較繁瑣,當腸子吸收後,必須先送去肝臟,再由肝臟放入血液中,血液把葡萄糖送到各個器官的細胞時,如果細胞需要葡萄糖當熱量,必須要有一種叫做「胰島素」荷爾蒙的幫忙,才能把葡萄糖送入細胞裡,如果我們身體的胰島素出現了問題,如第1型的糖尿病患無法製造胰島素,或像第2型的糖尿病病患其胰島素功能不全或分泌不足,這些狀況都會讓葡萄糖留在血液中,造成糖尿病的人血糖會高的原因。
再來看一下『純果糖』在身體怎麼代謝呢?其實,天下真的「沒有白吃的果糖」,吃「果糖」時表面上看起來血糖值很平靜,但是若吃太多果糖時,問題就來了!因為過多的果糖會在肝臟中代謝成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TG) 也就是所謂的中性脂肪,之後肝臟再把這些中性脂肪包裝成「非常低密度脂蛋白(VLDL,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這種運輸型態,經過血液的運輸把這些脂肪送到不同的部位,若太多脂肪可能堆積在血管就變成高血脂症,太多脂肪堆積在脂肪細胞就變成肥胖症,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果糖的攝取會增加痛風的發生。
但是目前市面上很少使用『純果糖』,多是用『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而『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的組成,它是由玉米澱粉經由酵素水解、轉化後而成不同果糖濃度的糖漿,食品工業中最常用的HFCS42、HFCS55和HFCS90。以HFCS55為例,就代表著有55%是果糖,45%是葡萄糖,兩者是以單醣的形式存於糖漿中,這是目前飲料市場最常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而『蔗糖』的組成則是50%的果糖和50%葡萄糖,只是,蔗糖則是由果糖與葡萄糖鍵結而成的雙醣。分析『高果糖玉米糖漿55』和『蔗糖』兩種甜味劑的組成,含果糖及葡萄糖的比例幾乎一樣,再者兩者的甜度相近(然『純果糖』的甜度為蔗糖的1.7倍)。再來分析『高果糖玉米糖漿55』和『蔗糖』兩種甜味劑在體內的代謝:蔗糖雖然為『雙醣』,但是到了小腸後經由酵素分解,立刻『分家』成兩種單醣 - 果糖及葡萄糖。因此,無論果糖或葡萄糖來自於『高果糖玉米糖漿55』或是『蔗糖』,他們在體內的代謝路徑並不會因為來源不同而有所改變。換句話說,也就是『高果糖玉米糖漿55』或是『蔗糖』在體內的代謝並無顯著的差異。
以上的解析,並非要幫『高果糖玉米糖漿』脫罪,而是要說明無論是『高果糖玉米糖漿』或是『蔗糖』都是屬於精緻醣類,在營養學上都屬於空熱量的食物。兩者吃多了,都一樣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肥胖、慢性發炎反應等,對糖尿病患者都不是很好的甜味劑選擇。糖尿病患者不要陷入『果糖是好糖的迷思』,應該盡量享受食物的原味,試試不要加任何糖的滋味,因為我們的味覺是可以被訓練的,漸漸會習慣沒有放糖的食物。如果有時真的想要吃些甜的,可以適量用些代糖或是寡糖,來增加食物的美味。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4 No.1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