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飲料當前,也能輕鬆選

走在鬧區的街道上,林立著琳瑯滿目的早午餐、下午茶、甜點店、咖啡及冷飲店等,優閒的坐在櫥窗內來杯咖啡搭配小甜點,真是好不愜意,加上炎炎夏日的到來,若不來杯清涼的飲品或是冰淇淋消消暑,就像到海邊不玩水一樣,無法過癮地體會夏天。難道糖尿病友註定要向甜點唱句「再會吧,我的心上人」?現在要來教教大家,如何輕鬆搭配出合適餐點的小撇步。
即使美食當前,千萬別忘了糖尿病外食技巧以及飲食原則:
高纖:
蔬果及全穀類富含的膳食纖維,除了增加飽足感,也可以延緩醣類的消化速度進而改善餐後血糖。若店家有沙拉的品項,來份生菜且搭配清爽的和風醬或是油醋醬是項不錯的選擇。例如:番茄莫扎瑞拉起司麵包+生菜+回沖式花茶(全榖根莖類:2份+乳類:0.5份+蔬菜:0.5份+水果:0.2份+油脂:2份)。
低糖:
由於甜食富含糖類,建議飲品的部分選擇含糖量低的飲料為主,例如:純茶類優於奶茶更優於珍珠奶茶,無糖優於微糖更優於全糖。若是無法接受無糖,可選擇代糖添加。若是選擇拿鐵,別忘了乳糖屬於醣類(碳水化合物),所以在選擇甜點時要記得調整醣類的量;再者,就是以美式咖啡取代拿鐵,每350毫升就能減少約11克的醣。
低脂:
高脂食物不只延緩食物吸收的速度,更會有延遲性高血糖的狀況發生;因此選擇脂肪量較少的蛋糕與甜點較佳。例如:肉眼能看見奶油的(如:咖啡巧克力松露蛋糕、法式千層、黑森林蛋糕),比起沒有奶油的塔類(如:乳酪塔、檸檬塔)的油脂量來得高,而乳酪的油脂量比檸檬來得多;因此脂肪含量由多到少依序為:咖啡巧克力松露蛋糕>法式千層>黑森林蛋糕>乳酪塔>檸檬塔(資料來源:知名連鎖咖啡店食品標示表)。此外,戚風、海綿及天使蛋糕,都是屬於油脂含量較低的蛋糕。
下午茶品輕鬆選:
糖尿病友在選擇飲品時,除了注意含糖量外,更需要注意總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15年的新版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以100cc的烏龍茶為例:茶包沖泡以及無糖瓶裝烏龍茶的總碳水化合物為零,現調的微糖烏龍茶有3.8克,半糖烏龍茶有5.2克,全糖烏龍茶有8.8克。簡單來說,現調手搖飲料的全、半、微糖可分別以10%、5%及3%來估算總碳水化合物量。
若是選擇奶茶類,總碳水化合物含量為純茶類的1.4至2.1倍;若再添加珍珠,則提高至純茶類的2至3.6倍。選擇無糖純茶類和白開水除了可以減少總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攝取外,也能去除口中甜食的餘味,讓你更能品嘗出下一道美食的原味。
除了到咖啡店品嘗下午茶,到便利商店購買甜點或飲品時,又該注意哪些小撇步呢?
看乎清認乎明(食物標示):
依據衛生福利部自民國104年7月31日施行的「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現場調製之飲料應標示全糖之添加量及該糖量所含熱量;該添加量另得以換算方糖數標示之(每顆方糖以五公克計)。此外,依據衛福部自104年7月1日施行的「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標示「無」糖的液體食品,每100毫升之液體食品最多可含糖0.5公克。因此,食品即使標示無糖,仍需要注意糖及總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別再天真地以為可以完全取代白開水喔!
根據飲品標示的含量去換算成自己飲用量,其實控醣一點都不難。首先確認飲品包裝所含份數,再與每份所含碳水化合物的克數相乘,就可得到總醣量,例如:「本包裝含2份」乘以「每份碳水化合物17克」等於34克的總碳水化合物。
外食族的你也別擔心,部分連鎖複合餐飲店在食品包裝部分也有提供食物標示,或是提供所有營養標示表的資料可以索取。
「分享」快樂更快樂:
既想品嘗到每道甜點又不想擔心攝取過多醣類,記得別吝於「分享」給同桌的美食愛好者,如此一來既不擔心血糖飆太高又能聯絡彼此的情誼,真是一舉數得。
最重要的是,務必熟記自己每餐可食用的醣類食物份數以及碳水化合物總量,再依據食物代換的技巧去品嘗甜食。飲食內容固然重要,也別忘了與藥物的搭配,加上享受美食後,餐後一小時做些活動對血糖也是有幫助的,這樣才能在享受甜食當下不再充滿罪惡感。
看完小撇步後,是否不再認為糖尿病和甜食已成絕緣?美食當前只要把握大原則,注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務必有膳食纖維的補充,只要找好平衡點,糖尿病才不需跟甜食說掰掰。
(以上內容為台南某甜點店之份量參考估算,實際仍需以各地區真實供應之份量計算)
《本文轉載自本會2016 No.2 糖尿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