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家族文章

蔡明翰醫師
Q1.從一年前接受胰島素治療後,我的體重就不斷的增加, 大約胖了5公斤左右。我的身高170公分,體重已經來到90 公斤,可是我的血糖控制的並不理想,上一次的糖化血色 素為8.5%。我不想再增加胰島素的劑量,請問有沒有其他 的方式可以幫助我控制血糖又有減重的效果?
詹錕鋙總編輯
  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末期腎病變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代謝上及血流動力學上的缺失,共同導致末期腎病變的損傷。近期針對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方式,主要著眼於糖尿病白蛋白的改善及增加腎絲球廓清率。此外,血壓的控制也是嚴重影響第2型糖尿病腎病變的重要因素。不管是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或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均可以有效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
三軍總醫院  林石化院長
  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經統計在台灣大約有30 % 的第1型糖尿病患與10 % 的第2型糖尿病患會發生糖尿病腎病變,另外約有40 % 的末期腎臟疾病的原因為糖尿病腎病變,因此可知糖尿病造成末期腎臟病的影響有多大。
安德聯合診所  楊孟儒院長 
  當腎功能惡化至腎絲球過濾率低於15 cc/每分鐘時,可能隨時進入尿毒期。為了提升生活品質、降低住院與死亡率,應及早為腎功能替代治療做準備,有腎(或腎胰)移植、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三種方式做選擇。若條件符合,腎或腎胰移植是最佳選擇,五年存活率近七成,若有機會在開始透析治療前做移植更好,缺點是台灣腎源太少,除非符合條件的親屬可提供移植腎。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 顏宗海主任
  糖尿病但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經由腎臟將體內多餘的鉀和磷排出,因此日常生活中比較不需要特別高鉀和高磷飲食,但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合併嚴重腎病變時,在選擇日常飲食時就要特別注意鉀和磷含量。
新光醫院腎臟科 呂至剛主任
  腎臟疾病是國人們所擔心的話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民國103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第十位就是腎病變及腎病症候群。雖然名列第五名是我們更在乎的糖尿病,但是根據美國腎臟病登陸年報統計,造成腎臟疾病的最大宗主因不是別的、正是糖尿病,約佔50%,也因如此,無論腎臟病變是否因糖尿病而來、或是非糖尿病所造成,都應該得到我們的重視。

頁面